
“坚持在发展中化债、在化债中发展,完善和落实一揽子化债方案”“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一体推进地方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处置和转型发展”,这是3月5日十四届****三次会议开幕会上,**院总理李强所作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针对“有效防范化解**领域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的部分工作要求。
自2023年**金融工作会议召开至今,有效防范化解**领域风险被重要会议多次提及,而近期此项工作更强调统筹发展和安全、“发展与化险”并进的思路,同时,结合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来看,化债与化险工作力度将被进一步加强。
在3月4日举行的十四届****三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大会发言人娄勤俭介绍,截至去年底,2024年2万亿元置换债券额度已**发行完毕,大部分地区已完成置换。2025年2万亿元置换债券发行相关工作已经启动。娄勤俭表示,下一步,******会将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加强政府债务管理情况的监督,特别是加强增加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实施情况的跟踪监督,加快建立同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政府债务管理机制,助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政府工作报告在总结去年工作时提到,稳妥推进地方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此前**金融监管总局在总结2024年金融监管工作时表示,中小金融机构风险明显收敛。
对于下一步“一体推进地方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处置和转型发展”,政府工作报告分别从机构和监管角度提出要求。机构角度包括“综合采取补充资本金、兼并重组、市场退出等方式分类化解风险”“完善中小金融机构功能定位和治理机制,推动实现差异化、内涵式发展”;对监管明确“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强化央地监管协同,保持对非法金融活动的高压严打态势”“充实存款保险基金、金融稳定保障基金等化险资源”“完善应对外部风险冲击预案,有效维护金融安全稳定”。
化险是金融机构发展和改革的前提。与此同时,也只有发展和实质性改革才能让存量风险得到真正化解,并形成积极的风险管理理念和方法。
事实上,一方面,外部化险工具、资源和机制支持的作用在于阶段性改善中小金融机构的财务指标,为存量风险化解争取更多空间;而风险的真正化解,**还是要依靠机构自身对不良**的清收和以业务发展过程中的利润留存核销不良。而在此过程中,坚守差异化定位、做小做散有益于**风险生成和提升盈利能力。另一方面,现阶段,传统抵押物流转效率**,中小金融机构面临经营挑战压力加大,也会普遍加重风险化解难度。从这个角度看,中小金融机构有必要通过实质性改革**新增风险压力,并从过去的外延式发展模式向追求结构优化、质量提高、实力增强的内涵式发展模式转变,实现在坚守定位基础上可持续经营的长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