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5日,**院总理李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介绍今年政府工作任务时提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稳外贸稳外资。在稳定对外贸易发展方面,要优化融资、结算、外汇等金融服务,扩大出口信用保险承保规模和覆盖面。
值得关注的是,这已是政府工作报告连续**1年强调出口信用保险的重要性。**社会科学院保险与经济发展研究**副主任王向楠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当前全球经济形势多变、外部需求较为**以及部分地区加强贸易保护的背景下,这一举措能够提升我国出口企业应对海外客户付款违约、政治风险等不确定因素的能力,从而增强其信心,稳定经营和扩大出口规模。这对于促进我国外贸稳定增长,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面对今年稳外贸的明确目标,如何强化出口信用保险的功能作用?
王向楠认为,保险机构应加大宣传与培训力度,让更多企业熟悉出口信用保险的运作流程,充分利用好保险工具抵御风险。保险公司自身也要提升数字化服务水平,简化投保流程,提高承保效率和理赔效率。同时,对于**出口领域、新兴行业,要积极推出专项承保方案,包括保险公司在内的各类金融机构要紧密合作,持续创新模式与产品,助力**企业投保及融资成本。此外,还应加强财政补贴比例等相关政策扶持力度。
在完善社会保障和服务政策方面,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实施好个人养老金制度。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大力发展银发经济。加快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个人养老金制度是我国养老保险体系“第三支柱”的重要制度设计。自2024年12月15日起,个人养老金制度从36个先行试点城市(地区)推广至**,目前涵盖储蓄类、保险类、基金类等个人养老金产品库仍在持续扩容。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教授王国军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明确了第三支柱养老保险的重要性以及推动完善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保险机构需持续优化个人养老金产品设计,**关注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保险相关产品与服务,提升产品的吸引力。同时,应加强民众的养老金融教育,积极引导居民参与个人养老金制度。
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保障制度,长期护理保险自2016年启动试点,目前在**49个城市稳步推进。截至2024年底,超过1.8亿人参保,累计超过260万人享受待遇,基金支出超800亿元。
王国军认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了应对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护理需求,要下大力气推动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规范化和可持续发展。在实践中,保险机构要积极参与长期护理保险的经办服务,开发商业性长期护理保险产品,探索多元化的筹资和支付模式,进一步加大对老年人群养老服务需求的保障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