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3月5日,**院总理李强在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新一年政府工作的十大任务,其中,“发展新质生产力”仅次于“提振消费”排在第二位,足见其在当下经济高质量发展布局中的关键地位与重要意义。
今年**两会期间,“新质生产力”多次出现在代表委员的建议与提案中,同时也是科技、制造、金融等各行业关注的热点议题。作为一项需要长期关注并推进的重要工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是什么?驱动力何在?
“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是科技创新。”在3月5日十四届****三次会议首场“部长通道”上,**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表示。
在**政协委员、京东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曹鹏看来,当前,数智技术正加速与工业制造交叉融合,推动产业技术体系快速迭代和升级,重塑传统行业的各个环节和流程,成为构建新质生产力、促进新型工业化快速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因此,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北京市**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特约研究员李义平表示,发展新质生产力,既要推动技术和业态层面的创新,又要推动管理和制度层面的创新,进而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推动经济发展质量不断提升。
传统产业在设备更新、技术升级、管理革新、环保改进等改造升级方面一直有着多样化的需求。“我们走遍大江南北,常年扎根于服务中小微企业一线,深切体会到企业的经营不易以及对转型升级、设备更新的急迫需求。”江苏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周柏青对《金融时报》记者说。
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立足实际,因地制宜,解决痛点,精准匹配适合的新技术、新模式,对接企业需求助其破局,避免资源浪费与发展错配,让有着不同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市场环境的传统产业重焕生机与活力。可以看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并进一步扩范围、降门槛,深入实施制造业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和大规模设备更新工程。
无论是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还是新兴产业的壮大培育,充足的资金是首要前提。金融能够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筑牢资金根基、优化资源配置,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结合家电家居的产业升级,****代表,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执行官周云杰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推动具身智能技术在智慧家庭场景中的深度应用、赋能家庭服务型机器人等新质生产力发展过程中,强化资金扶持和政策鼓励很重要。
金融支持发展新质生产力,关键在于做好科技金融,优化融资渠道,引导资本投入。
“我国融资结构长期以间接融资为主,这就需要积极稳妥引导银行保险资金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李云泽表示,当前**是抓好“四项试点”,并积极稳妥推动试点、扩大范围。一是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的股权投资试点,二是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三是科技企业并购**试点,四是知识产权金融生态综合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