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底以来,高层密集点题提振消费。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全方位扩大**需求”置于全年政府工作任务之首,并特别强调补上消费短板,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可见,千方百计增强消费能力、提升消费意愿,已是我国当前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
如何提振消费?有钱才愿消费、能消费、敢消费。让老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正是根本答案。近日,****办公厅、**院办公厅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城乡居民增收促进行动”被列在七大行动**,明确提出“拓宽财产性收入渠道”及具体措施,稳股市、丰富债券投资产品等表述也**出现在促消费文件中。
消费一头连着经济,另一头牵着千家万户,既是实现经济发展主要预期目标的“主引擎”和“稳定器”,也关系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老百姓通过投资股票、债券、基金等能赚到钱,在增厚其财产性收入的同时,这些钱也可通过资本市场流向企业经营,促进企业扩产盈利,进一步反哺居民,让居民的消费底气更足、预期更稳、信心更强。从这个角度来看,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筑牢股市健康发展的根基,是扩大内需、提振消费的必要之举。
如何稳住股市?提升上市公司质量是根源。去年以来,围绕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科技十六条”“科创板八条”“并购六条”以及资本市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实施意见等举措先后出台。同时,把提高上市公司投资价值作为重要抓手,上市公司强化投资者回报的理念不断加强。证监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场分红达到2.4万亿元,分红金额创历史新高;股份回购近1500亿元,也创了历史新高。市场的分红回购已远超IPO、再融资和减持的总规模。
其中,央企国企控股上市公司作为A股市场的“压舱石”与“优等生”,是稳定资本市场的重要力量。应强化央企国企控股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和经营质量,进一步夯实市场内在稳定性,推动投资者形成稳定预期,获得稳健投资回报。
稳住股市需要依靠市场自身平衡能力,也需要结合战略储备力量。《方案》提出,加强战略性力量储备和稳市机制建设,加快打通商业保险资金、**社会保障基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企(职)业年金基金等中长期资金入市堵点。这些也是当前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方向。中长期资金入市不仅能为市场带来可观的增量资金,同时也能改善资本市场资金供给与结构,改变市场资金不稳定、投资行为短期化等现象。
目前,中长期资金入市指导意见和实施方案已相继发布,从提升投资比例、延长考核周期等方面提出多个具体举措,之后如何具体落实更应重视。可观的投资回报和良好的资本市场生态,尤其是建立起一个“愿意来、留得住、发展得好”的市场生态,是吸引各类中长期资金入市的重要基础。应通过不断丰富适合中长期投资的产品和工具供给、提升机构专业服务能力、坚决维护市场“**”秩序等,协同推动建设良好市场生态。公募基金改革方案即将出炉,将进一步推动公募基金从过去以规模、短期排名为主导的粗放发展模式,向注重产品长期业绩、以“基民赚钱”为核心的模式转变,不**助于公募基金行业回归资产管理本源,也将为**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注入长期动能。
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离不开良好的市场秩序和有效的监管机制,活跃市场、提振信心需要规范有序、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近年来,监管坚持依法严厉打击资本市场财务**和上市公司股东违规减持等行为,持续完善投资者保护制度机制等,均意在稳市场稳信心。资本市场的市场化与法治化如影随形,随着深化改革持续推进,应进一步增强监管执法的有效性。一方面“依法严惩”,推动出台背信罪**解释、上市公司监管条例等,加快修订证券公司监管条例,对违法行为依法实施有效的联合惩戒;另一方面“依责严防”,健全防治财务**长效机制,完善“吹哨人”制度,压实中介机构“看门人”责任,加强科技赋能监管,提升监管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对大部分不具备专业投研能力的个人投资者而言,不同期限、不同收益类型但相对稳健的债券产品,往往更能满足投资者多元化个性化需求,实现财富保值增值。《方案》明确,进一步丰富适合个人投资者投资的债券相关产品品种。对比股票、基金类产品,柜台债券作为个人可直接参与债券投资的产品,具有起投金额小、收益稳定、流动性更好、支持质押、能满足投资者个性化投资需求等优点。可扩大柜台债券投资品种,拓宽居民财产性收入渠道用于消费。
当前,新一轮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加快推进。以稳股市为重要抓手,以提升资本市场可投性与有效性为支点,撬动消费大市场,进而以消费提振畅通经济循环,以消费升级**产业升级,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这既是一剂“惠民”良方,也是激发经济活力的关键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