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大力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加强战略性力量储备和稳市机制建设。日前,**证监会主席吴清在十四届****三次会议举行的经济主题记者会上表示,逐项打通社保、保险、理财等中长期资金入市卡点堵点,不断引入“源头活水”。多渠道增强战略性力量储备,健全完善行之有效的稳市做法和工作机制。
不少券商人士认为,随着新一轮改革渐行渐近,围绕中长期资金入市提出的多项政策部署正在逐步落地,中长期资金入市的堵点有望进一步被打通,资本市场有望迎来更多“源头活水”。
各类中长期资金加大入市力度不断显效
中长期资金是资本市场健康运行的“稳定器”“压舱石”。去年9月和今年1月,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和实施方案先后出台,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具体举措,为实现“长钱长投”创造了更有利的制度环境。
“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中长期资金入市指导意见和实施方案的落实工作现在开了个好头,各类中长期资金加大入市力度不断显效。”吴清表示。
从政策落实情况看,入市长钱多了、权益类基金发展快了、长周期考核制度更健全了。数据显示,去年9月到现在,各类中长期资金所持A股流通市值从14.6万亿元增长到17.8万亿元,增幅达到22%。保险资金、各类养老金在A股市场净买入约2900亿元。
从权益类基金发展看,去年以来,中证A500基金、科创板综合指数基金等推出后受到市场广泛认可。去年9月到现在,共注册权益类基金459只,占同期注册基金产品总数的七成。权益类基金规模从6.3万亿元增长到7.7万亿元,占公募基金总规模的比例从20%提高到24%。
“财政部、人社部等部门正积极推进长期资金长周期考核政策文件的制定修订工作,目前已征求了相关方面的意见建议。”吴清表示,文件的出台将**建立**社保基金5年以上以及年金基金、保险资金3年以上长周期考核机制。**证监会在即将推出的公募基金改革方案中,也将进一步提高公募基金3年以上长周期考核比重。
打通中长期资金入市堵点卡点
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是促进投融资平衡的关键一环。
国开证券研究与发展部认为,大力引入中长期资金入市,标志着我国资本市场深化改革**转向投资端,中长期资金入市成为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突破点。
华夏基金有关负责人认为,大力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加强战略性力量储备和稳市机制建设,有助于稳步扩大中长期资金的投资规模,改善资本市场资金供给与结构,巩固资本市场回升向好的良好局面。资本市场的回升向好,也将有助于中长期资金提升长期投资回报,实现中长期资金保值增值、资本市场平稳健康运行、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年内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的股权投资试点、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等改革有望为资本市场提供更多中长期资金来源,助力市场流动性改善。”万联证券研究所策略**分析师宫慧菁表示。
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还需要打通堵点卡点。华源证券**、董事长梅林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打通社保、保险、理财等中长期资金入市的堵点卡点,将从制度上优化中长期资金进入渠道,打破制约长期投资的障碍,为资本市场提供更坚实的流动性基础。社保、保险、理财等资金具有长期性、稳定性的特征,引导其更高比例地配置权益资产,不仅能**市场短期波动风险,也有助于推动市场价值投资理念的深化,提升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提高市场应对外部冲击的能力
对于政府工作报告提到的加强战略性力量储备和稳市机制建设,梅林认为,增强战略性资源储备与完善稳市机制将提高市场应对外部冲击的能力,赋予市场更强的韧性,进一步提振投资者信心,维护资本市场稳定运行。
华安基金认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强战略性力量储备和稳市机制建设,这有望进一步发挥去年央行创新设立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及股票回购增持再**工具作用,推动不断丰富新的结构性金融工具,为资本市场平稳发展进一步构建制度保障。
事实上,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参与者,近年来,公募基金行业总规模从2019年的13万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33万亿元。公募基金行业积极响应政策,从制度优化、产品创新、投研升级、生态共建等**度发力,为中长期资金入市提供系统性支持。引导资本流向关键领域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更好发挥资本市场稳定器和压舱石的功能作用,构建“长钱长投”良性生态。
嘉实基金表示,展望未来,通过长周期机制构建、产品创新、费率优化及生态共建,将进一步助力“长钱更多、长钱更长、回报更优”的市场格局。对于公募基金而言,要以投资者回报为导向,将投资者利益纳入中长期考核框架,推出更多匹配中长期资金需求的产品和服务;进一步增加权益类资产的配置比例,满足投资者对于长期投资回报的需求。
东吴证券**经济学家芦哲认为,在资本市场新“国九条”和“1 N”政策体系的配合下,在创新产业不断发展的当下,资本市场有望迎来更多长线的“源头活水”,从**企业的内在价值出发,实现资本市场的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