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从东吴证券《宏观量化经济指数周报:MLF招标方式转变或缓解银行净息差压力》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观点
周度ECI指数:从周度数据来看,截至2025年3月30日,本周ECI供给指数为50.38%,较上周回升0.03个百分点;ECI需求指数为49.92%,较上周回落0.02个百分点。从分项来看,ECI投资指数为49.96%,较上周回落0.01个百分点;ECI消费指数为49.70%,较上周回落0.01个百分点;ECI出口指数为50.32%,较上周持平。
月度ECI指数:从3月整月的高频数据来看,ECI供给指数为50.38%,较2月回升0.10个百分点;ECI需求指数为49.94%,较2月回升0.05个百分点。从分项来看,ECI投资指数为49.99%,较2月回升0.05个百分点;ECI消费指数为49.70%,较2月回升0.09百分点;ECI出口指数为50.32%,较2月回升0.04个百分点。从ECI指数来看,3月份供需两端高频数据较去年同期均有**回暖,结合1-2月的经济数据来看,一季度经济有望录得开门红,而在结构上则仍呈现供给端优于需求端的格局,后续经济的延续企稳需要消费和地产的持续发力,同时也要警惕二季度出口端可能对经济增长带来的拖累。地产方面,3月末“小阳春”成色略显不足,截至3月份前29天,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录得786.7万平方米,较去年同期回落2.1%,而近一周成交面积同比降幅则扩大到了17.1%,结构上二手房销售仍优于新房;出口方面,上周监测港口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26540.4万吨,录得去年12月以来新高,而上海集装箱出口运价指数也年内**环比回暖,一方面是由于近期全球需求的回暖,另一方面则指向下周美国加征对等关税前“抢出口”需求的提升,预计3月份出口增速将出现明显反弹,二季度出口则面临**下行压力。
ELI指数:截至2025年3月30日,本周ELI指数为-0.98%,较上周回落0.75个百分点。MLF招投标改革不是“降息”。2024年6月份以来,货币政策渐进优化调整流动性调节方式,首先搭建起“公开市场操作调节短期、买断式逆回购调节中短期、MLF等结构工具调节中期、降准调节长期、国债买卖作为有效补充”的流动性调节框架,覆盖不同期限、不同层次的流动性供需;其次针对不同工具的特点进行优化调整,本周人民银行对MLF和逆回购操作分别做出了操作细节的改革。(1)MLF等结构性工具淡化政策利率色彩、凸显流动性调控的功能,3月起MLF采用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的方式操作,自此MLF招投标和买断式逆回购相同,MLF招标方式转变意味着MLF资金将按照中标利率的高低排序进行投放,能够满足不同银行的差异化资金需求,并且相比固定利率,多重中标利率更贴近银行市场化融资利率,假设当前MLF的4万亿余额均在年内等量续作,且MLF中标利率采用同业存单利率均值1.90%计价,那么10bps左右的利率将为银行节省利息支出大约40亿元,有利于**银行负债成本、缓解净息差压力,但是优化MLF投放方式并不是“降息”,而是淡化政策利率色彩,充分发掘流动性需求的变革;(2)公开市场操作方面,本周开始逆回购操作在披露中标量的同时也新增披露投标量,如果投标量显示“市场需求”,中标量显示“供需均衡”,那么当公开市场操作出现“投标量>中标量”或“投标量<中标量”时,公开市场操作信息将更直观体现流动性调节“紧”或“松”的政策意图,增加公开市场信息披露强化货币政策操作与市场的沟通。流动性投放工具的优化调整与货币政策总量宽松并行不悖,总量操作还将是“根据**外经济金融形势和金融市场运行情况,择机降准降息”。
风险提示:短期出现“抢出口”现象;政策出台力度低于市场预期;房地产改善的持续性待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