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并购市场在政策暖风的吹拂下,正焕发出新的活力。2024年9月底以来,证监会等部门以及各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支持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政策举措,并取得了积极成效。
在政策红利持续释放的背景下,2024年的A股并购市场呈现出哪些新趋势与新特征?从并购视角观察2025年A股市场,有何新观点及新启发?
联储证券在**发布的《A股年度并购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表示,在一系列新政的推动下,A股并购市场交易活跃度显著提升,重组预案披露量激增,产业整合仍是主线,跨界并购聚焦新质生产力方向,不过,当前仍面临市场化并购成色不足、二级市场炒作严重等问题。展望2025年,如果并购市场与IPO估值差得以大幅压缩,则产业并购将呈大幅增长之势。
市场活跃度明显增强
2024年,A股并购市场呈现出“总量收缩、结构分化”的总体特征。《报告》显示,A股上市公司2024年开展的并购交易数量共计5774起,较2023年同期下降8.71%。虽然交易数量略有下降,但从截至目前披露的交易金额来看,2024年总交易金额为2.35万亿元,与2023年市场水平基本相当。
2024年9月底以来,证监会出台《关于深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改革的意见》(即“并购六条”),上海、深圳等多地出台支持本地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行动方案等。并购新政在鼓励上市公司产业整合的基础上,特别提出上市公司可以结合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需求,适度开展跨界并购。
一系列的并购新政快速激发了市场热情。《报告》认为,并购市场呈现三大积极变化:一是交易活跃度显著提升,重组预案披露量激增;二是产业整合仍是主线,半导体、新能源、人工智能等领域标的成为上市公司转型的方向;三是越来越多拟IPO企业转向并购,并购作为新的退出路径的局面正在打开。
《报告》显示,2024年9月25日至2024年年末,上市公司开展各类并购交易数量为2044起,占全年总数5774起的比例为35.4%。其中,上市公司披露重组预案数量的变化更为明显,并购新政后共披露了60起此类交易,约占2024年全年同口径121起的一半;上市公司披露重组预案数量从之前平均每个月6单,激增至并购新政后平均每个月20单左右。在并购新政公布后,A股并购市场快速升温,市场活跃度明显增强。
“并购六条”发布后,A股并购市场继续保持以产业并购为主旋律的态势。在上述60起披露重组预案交易中,有44起属于产业并购,占比为73.33%。剩余16起交易为跨界并购,占2024年全年同口径25起的六成。通过分析标的公司所属行业发现,上述16起跨界并购均属于新质生产力范畴,半导体、新能源、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标的成为上市公司转型的“香饽饽”。
值得注意的是,在“并购六条”发布后,IPO撤回/被否企业选择被上市公司并购的案例也明显增多,达到21起,远超2023年的14起。
市场化并购成色不足
并购新政出台后,虽然市场活跃度明显提升,不过,当前A股并购市场存在的一些问题仍值得关注。
首先是市场化并购成色不足。《报告》称,通过对披露重组预案的60起交易深入分析后发现,有32家上市公司的并购标的资产来源于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等关联方,或是属于国企央企的并购整合,占比为53.33%,而真正来源于无关联第三方的市场化并购交易数量占比并不高。
其次是二级市场非理性炒作热情高涨。并购热潮渐起,引发了一些中小投资者对于跨界重组及“借壳”概念的不理性炒作。据统计,并购新政出台后开展跨界并购的16家上市公司,其股价都经历了“井喷式”上涨,自复牌后至2024年年末,股价的**涨幅平均值达125.78%。
二级市场估值逻辑待统一
据《报告》对近年来41起重大资产购买案例的统计,对标的资产均采用资产评估结果作为定价依据,**选择的评估方法有收益法与资产基础法两种。其中,选择收益法作为定价依据的有23起,选择资产基础法作为定价依据的有18起。从评估增值率观察,41起重大资产购买案例合计平均评估增值率为259.22%,选用收益法、资产基础法的平均增值率分别为414.87%、60.35%。在41起重大资产购买案例中,标的资产评估增值率超过100%的交易有20起,占比48.78%;评估增值率处于50%至100%、零至50%的交易分别有7起、13起,评估增值率低于零即发生评估减值情形的交易有1起。
分行业观察,按照科创板和创业板支持的行业为新兴行业,其他行业为传统行业,并剔除两起并购市盈率偏高的交易后对39起重大资产购买进行计算,属于新兴行业的标的资产为19家,静态市盈率均值为13.56倍;属于传统行业的标的资产为20家,静态市盈率均值为12.85倍。
《报告》称,统计结果显示,我国上市公司实施重大资产购买的市盈率长期保持在10倍左右,且近两年并购估值水平还有所下滑,而A股IPO估值则居高不下。
《报告》认为,当前市场化并购的成色不够突出,核心问题在于并购市场估值与IPO估值存在较大落差。A股IPO与并购估值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二级市场方面,因此,压缩并购与IPO的估值差需要从治理二级市场入手。
对此,《报告》建议,为了尽快统一上市公司二级市场的估值逻辑,最有效措施就是严格执行2024年新“国九条”的有关精神,“三箭齐发”。具体而言,一是严格阻止没有产业逻辑的借壳上市申请,让上市公司壳价值尽快归零。对没有产业逻辑的借壳上市申请,监管部门可要求他们严格遵守IPO的程序与标准,该辅导就辅导,该排队就排队,不允许有**监管套利行为。二是从严监管上市公司的盲目跨界并购,让概念炒作逐步收敛。三是严格执行退市政策,做到“应退就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