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从东吴证券《#海外政治:特朗普2.0百日新政复盘及后市展望》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核心观点:特朗普2.0百日新政兼具特朗普1.0政策延续和新政治周期起点的双重特征,而在政策落地上,关税和财政政策成为**的两个“预期差”来源,二者在影响全球增长预期的同时,也使得特朗普2.0百日新政内的大类资产走势与1.0时期的逻辑大相径庭。向前看,预计今年年内关税政策加码可能性**,下半年特朗普的政策**或转向减税政策。关注经贸谈判进展、增量减税政策与债务上限的博弈及其后续影响。
复盘百日新政内资产表现的两个视角:特朗普第二任期的特殊性体现在双重预期框架:其一,其政策被视为特朗普1.0的升级延续,需参考其首任期的逻辑;其二,因拜登政府四年已然形成完整政策周期,特朗普2.0也被视作新政治经济周期的起点。从上述两个视角复盘百日新政内的资产表现可见:①特朗普1.0时期,大类资产走势并未脱离经济基本面和政策预期,除了特朗普政策外,货币政策也发挥了重要作用;②历任总统首任任期百日新政内,美股和美债利率往往走强,美元在共和党总统执行时期大多上涨,黄金则未表现出显著的季节性规律。
特朗普2.0百日新政的两大“预期差”:特朗普2.0时期截然不同的行政风格颠覆了上述基于既往执政复盘的逻辑。其中,关税政策和财政思路的超预期变化成为特朗普2.0百日新政的两条主线。关税方面,特朗普以行业与地区双线加征关税,部分关税作为谈判工具,部分则意图推动制造业回流或重塑全球贸易秩序,但政策落地受制于海关执行能力、金融市场波动及反制措施。财政方面,特朗普竞选纲领主张“宽赤字”,但百日新政内通过DOGE裁员、关税创收、试图压降利率等方式转向“紧赤字”,这一紧财政预期也直接冲击了市场对美国的短期增长预期。而与此同时,较为宽松的FY2025预算决议则显示,“紧财政”更多存在于短期内的政策预期而非今年年内的政策现实中。
政策预期差下的百日新政资产表现:特朗普2.0百日新政期间,大类资产的走势更多受特朗普政策的直接影响,美国经济数据、货币政策的影响则相对更小,这与特朗普1.0时期的经验大相径庭。①就职当日至2月:新政紧密推出,数据噪音形成扰动。②3月:紧财政预期 关税“迷雾”继续拖累美股,经济数据阶段性成为叙事主导。④4月:关税重创与美元信用之殇,对等关税超预期落地,美国遭受“股债汇”三杀。
后市展望:下半年的政策**或转向减税政策的推进。关注关税谈判进展、增量减税政策与债务上限的博弈及其后续影响。关税方面,4月“解放日”加征关税后,进一步升级可能性较低,政策或进入“利空出尽”阶段,**转向局部调整。财政方面,FY2025预算决议已为延续现行TCJA减税法案铺路,特朗普增量减税(如取消小费税、加班费税)内容及推进节奏是关注的**。此外,债务上限“X Date”或于7-10月临近,预期债务上限将在X-date来临前顺利提升,不会重演2023年“美债技术性违约”的市场恐慌,但更值得关注的是债务上限提升后美债面临的供给冲击。叠加下半年特朗普若集中推进增量减税政策,其对增长预期的抬升或进一步推高长端美债利率的上行压力。
风险提示:美国关税政策不确定性风险;特朗普政策出台顺序、幅度与市场预想有偏差;全球地缘冲突加速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