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25日召开的****政治局会议指出,我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基础还需要进一步稳固,要强化底线思维,加紧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金融部门快速响应党**决策部署,5月7日集中发布了一揽子政策措施,为支持经济回升向好进一步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总体来看,一揽子金融政策的力度超出市场预期。**人民银行去年先后实施了几轮力度较大的货币政策调整,持续显现支持性货币政策立场。今年在面临外部冲击的关键时点,又及时推出降准降息、创设并优化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等政策组合。
从价格来看,利率水平已经处于历史低位。央行多次表态,通过强化利率政策的执行和监督,**银行负债成本,能够进一步拓宽降息空间。在前期一系列利率工作成效的支撑下,此次降息在调降所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利率的同时,再次下调政策利率至1.4%的低位,体现了货币政策稳经济的决心。
从总量来看,本次降准除了针对大型银行和中型银行下调0.5个百分点外,还阶段性将汽车金融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存款准备金率从5%调降至0%,整体效果也超过了去年的两次降准力度。此外,央行还下调了再**利率和部分机构的准备金率,被视为结构性举措,同样能起到降息降准的作用,再次印证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有效发挥,实现了“既稳总量,也调结构”的效果。近年来,金融数据持续较好,背后与央行一系列政策设计是分不开的,也**推动了金融资源优化配置,更好体现支持宏观经济的实效。
梳理近年来货币政策实践可知,央行的政策思路是一脉相承的。
一是通过政策工具不同组合强化效果。近年来,央行推出的多轮政策,每轮都是不同政策工具的组合,既有总量也有结构,既有数量也有价格,整体考虑都是创造条件在面上实现更广泛的覆盖,通过利率、信贷等多种传导渠道,引导整个金融市场运行以及对经济主体行为作出对应调整,各类主体普遍是受益的,市场预期和投资消费信心也都得到明显提振。
二是工具创新和制度改革融于政策调控中。当前,央行已经结合实际需要推出多项结构性再**工具,这本身与经济结构转型过程中**支持领域会有不同调整优化有关。为了先行引导金融资源投向优化,央行不仅创新推出工具,还要在具体实施中排除堵点,实现“出实招见实效”。从央行近期一系列结构性货币政策调整可以看到,科技与消费两条支持主线在央行政策创新改革中的地位更为清晰,与挖掘经济潜能、促消费扩内需的宏观思路是一致的。
三是高度重视稳市场稳预期。从各国央行实践看,央行在促进经济增长和保持金融稳定方面承担了重要职责。从**实践看,加强预期管理已经成为宏观经济治理的重要着力点,**人民银行在稳市场预期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从宏观审慎角度出发,观察评估金融市场的状况,既校正阻断风险累积,也积极支持市场平稳运行。两项资本市场支持工具、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等体现出促进市场发展、稳定社会预期的作用。市场预期还涉及深层次的经济结构改革等问题,也需要宏观政策协调推进解决。
随着近期中美经贸会谈发表联合声明,释放出积极信号,市场信心不断增强,业内普遍认为,如果外部环境出现有利转变,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将会更快见效,对经济的支持作用也会更为明显。
对于下一步货币政策,市场预期央行将持续坚持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立场,货币政策适度宽松的效果将持续显现。业内普遍认为,从近些年情况看,央行每一次政策发布、与新闻媒体的对话以及与市场的主动沟通都秉持务实原则。有市场信任的基础,中长期来看,政策的实际效果还会进一步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