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一步畅通民营、科创企业融资渠道,改善信息不对称、不充分问题,已成为当前市场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
近日,由中债资信举办的一场民营、科创企业投融资交流会,受到业内关注。与会者既有企业方代表,如新希望集团、北京碧水源科技、中发天信(四川)航空科技、**水务集团、中电新源电气集团等;也有民营股权投资机构代表,如君联资本等,还有银行、保险、基金、证券、银行理财子公司等近30家投资机构、承销商机构。
“此次交流活动选择当下热度较高的民企、科创话题,是希望直面投融资中的难点、痛点问题,通过开诚布公的面对面深入交流,切实服务民营、科创企业发展。”中债资信总裁任东旭在致辞中表示。
民营、科创企业的信用风险问题一直是各方关注的焦点问题。在中债资信技术标准部负责人霍志辉看来,近年来在**政策支持与市场参与下,民营、科创企业融资环境向好,当前债券市场发行成本较低,发行期限有延长趋势,均有利于企业债券融资。随着债券市场发债结构变化、风险逐渐出清,存量民营债券信用风险可控。
谈及评级机构在实践中的具体评级方法,中债资信企业与机构部负责人孙静媛表示,在科创企业主体评级中,中债资信侧重反映科创企业竞争力本质要素,重“质”而非“量”,突出技术实力全链条的综合评价,注重成长前景的前瞻分析和预测。
新希望集团、碧水源科技公司、君联资本分别就**经营情况、企业科技创新、外部融资环境等话题进行了介绍,并对民营科创企业融资支持提出建议,例如进一步提高债券期限匹配度,进一步提高估值的公允性与前瞻性,进一步提升民企注册发行便利。作为投资人代表,长盛基金分享了信用债投资策略及投资观点,并表示为进一步支持民营、科创企业债券融资,建议打通投资端阻碍,**解决债券信用风险增信及流动性不足等关键问题。
此外,与会企业提到,债券市场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不断增强,对于中小型企业,建议进一步丰富产品体系,创新适应性的金融产品,促进民营、科创企业发展;投资机构则对应提出提高企业信息披露水平、强化信用增信措施、创新债券条款等建议;与会机构建议评级、估值、增信等中介机构在民企、科创企业融资中进一步提高服务质效,提高评级与估值结果稳定性,加大增信支持力度。
中债自信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个月,我国民企(非金融企业)共发行债券145只,发行规模1143.24亿元,民企发行家数相较前两年仍处于扩容阶段;从发行成本看,加权平均利率2.39%,较上年同期**进一步下移。
“2025年**经济运行仍面临内外部挑战,实体融资需求仍有待持续提振。但一方面考虑到以产业债为主的民营企业债券融资对于利率更加敏感,在信用利差仍处相对低位背景下,债券融资仍具备成本优势;另一方面,在政策加持下,随着更多支持民企发债融资的新工具落地,民企债券发行与净融资有望持续改善。”孙静媛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在**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金融做好“五篇大文章”等政策背景下,民企中涌现了大量科创企业。在支持金融机构、科创企业、私募股权投资机构三类主体发行科创债的背景下,未来进一步丰富科创债产品体系,推动民营科创债发行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