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上市银行陆续发布了2024年可持续发展报告或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报告。2024年是金融业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完整年度。随着上述报告的披露,上市银行特别是国有六大行的普惠金融答卷逐渐明晰。
综观六大行普惠金融一年来所取得的成绩,可以说,作为服务实体经济的“头雁”,六大行普惠金融已从政策任务转化为经营自觉,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创新活力,正在步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从以战略升维重塑服务模式,到以科技赋能重构服务触达,再到以生态共建重绘服务版图,可以看到,六大行在不断扩大普惠金融覆盖面的同时,持续推动普惠**利率下降,充分彰显了“普”与“惠”的内涵。
普惠小微**持续攀升
2024年,围绕中小微企业经营资金需求,六大行普惠金融信贷呈现高速增长。
截至报告期末,工商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余额为2.89万亿元,比年初增长29.9%。该行打造普惠金融旗舰网点1433家,**网点3206家。农业银行普惠型小微**余额3.23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1.3%,以金融力量托举458.18万户小微企业。**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为2.28万亿元,比年初增长29.63%;涉农**余额增长25.01%。该行建成普惠金融特色网点4707家。建设银行披露了普惠金融领域信贷总额,该行普惠金融**余额达3.41万亿元,较上年增长12.01%。交通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余额为7620.73亿元,比年初增长29.1%。邮储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余额1.63万亿元,涉农**余额2.29万亿元。
“普惠金融聚焦小微和‘三农’领域,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对于满足社会各领域的金融需求、促进经济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六大行ESG报告来看,在政策引导下,六大行纷纷加力发展普惠金融业务,**推动金融资源流向实体经济。”**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普惠小微**总量持续提升的同时,**利率则在持续下降。经梳理,邮储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工商银行、**银行、交通银行2024年新发放**年化利率分别为4.16%、3.54%、3.44%、3.30%、3.24%、3.23%,同比下降45个、21个、23个、25个、30个、20个基点。
数字赋能重构普惠金融业务逻辑
信息不对称一直是银行机构开展普惠金融业务的难点所在。2024年,六大行通过数字化转型,提升了普惠金融服务的覆盖面与效率。面对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痛点,多家银行以数字化转型为突破口,构建“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
根据工商银行可持续发展报告,该行创新打造“经营快贷”“网贷通”“数字供应链融资”三大数字普惠产品线,创新推出“制造e贷”等产品,加快推广**上产品“小额e贷”,推动生态化服务及数字化运营有机结合,数字普惠**成为推动普惠**增长的主力军。
截至2024年末,农业银行以“数据 算法”驱动产品服务和渠道智能化,“农银e贷”**余额5.73万亿元,“农银惠农云”平台覆盖2657个县(区),服务超650万用户。
根据农行的可持续发展报告,该行小微“云评分”体系不断完善,利用企业及其企业主工商、税务、征信、房贷、经营等**度互联网大数据,进行信用评分,打通小微企业财务数据获取难、准确性低的堵点,把普惠金融发挥在最需要的地方。
去年,交通银行各级分支机构广泛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普惠型小微企业**余额达7620.73亿元。此外,该行秉持“科技向善,数据平权”的价值理念,编制《交通银行模型风险管理暂行办法》《交通银行数据安全办法》等制度,明确技术创新和数据应用方面的科技伦理规范。
邮储银行以数智化为长期战略核心,健全乡村**振兴金融产品体系,升级面向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信贷产品,支持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
普惠金融向多元生态化发展
通过梳理各行ESG报告发现,目前,普惠金融正在与其他领域结合,向多元生态化方向发展,从单点突破转向生态共建。
例如,**银行打造“跨境金融生态圈”,联动境内外机构服务外向型企业,这种生态化发展模式使普惠金融服务半径得到扩展,客户获取成本下降。工商银行则构建起“GBC 政务场景”合作模式,接入**多个城市政务平台,为普惠金融的扩面增量创造优质生态。在绿色普惠融合创新方面,农业银行创新“生态补偿贷”,建设银行推出“碳账户 普惠贷”。
“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绿色普惠金融不是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业务的简单叠加,而是通过统筹协调绿色和普惠金融领域的发展布局,实现二者在发展理念、科技赋能、管理机制、业务资源等领域的深度融合,进而产生正向乘数效应。”娄飞鹏表示。
可以看到,绿色普惠金融已成为上市银行未来**重要的发展机遇,前景广阔。专家认为,六大行应深入理解普惠对象特征,积极创新适合普惠对象绿色化发展的金融产品服务,如绿色供应链产品,与核心企业针对供应链上小微企业创新可持续挂钩**及票据贴息、促进龙头企业财务公司融资等。通过业务实践的方式总结提炼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融合发展经验,进一步推动绿色普惠金融融合领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