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蚌埠显示器件产业园,安徽冠霖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樊友俊对着满墙专利证书,回忆起去年遭遇的经营困难。2024年,市场低迷叠加扩张后遗症,企业资金回笼周期拉长,销售收入明显减少,难以从银行获得更多**支持。
“技术再好,银行不认也是白搭。”樊友俊一语道出科技型小微企业在融资时面临的普遍问题。如何让企业拥有的技术专利,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融资帮扶?**银行蚌埠分行在了解到企业困境后,深入企业车间精准“把脉”,发现企业虽短期资金流紧张,但在手订单质量高,车载屏生产线技术优势明显。该行结合企业过往经营业绩、2025年在手订单情况以及未来发展规划,由蚌埠市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专班引入蚌埠市融资担保集团有限公司、安徽省科技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提供双担保,以“订单质押 技术专利”组合增信,一周内批复800万元**,为企业解了燃眉之急。
在金融支持下,越来越多的民营、小微企业重获新生,走向更广阔的发展舞台。数据显示,近5年,民营企业**的年平均增速比各项**平均增速高1.1个百分点。截至一季度末,民营企业**余额76.07万亿元,同比增长7.41%,普惠型小微企业**余额35.3万亿元,同比增长12.5%。
支持民营、小微企业的政策举措接连落地。4月30日,十四届******会第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其中14次提及金融,并部署多项具体举措,旨在提升民营经济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和便利度。
“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已从政策驱动转向能力驱动,需要把握好突破口和着力点,实现民营经济金融服务跃迁。”京东集团**研究总监朱太辉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一是推动无还本续贷政策走实走深,切实提升信贷服务能力;二是利用好数实融合和数字科技,创新发展供应链金融脱核模式;三是总结推广大型银行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探索信贷融资与股权融资协同发力新路径;四是理顺银行信贷、融资担保、再担保的合作模式,缓解银行信贷服务的后顾之忧。
落实落细无还本续贷服务
近年来,在金融管理部门引导下,商业银行持续提高服务适配性,开发差异化、个性化产品,更好满足不同规模、不同类型企业的金融需求。针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融资难题,金融监管总局牵头建立专门的融资协调工作机制,推动低成本资金快速直达企业;优化无还本续贷政策,为企业**资金周转成本。数据显示,目前各地累计走访经营主体超过6700万户,发放**12.6万亿元,其中约三分之一是信用**。截至一季度末,续贷余额达7.4万亿元,同比增长35.7%。
值得一提的是,金融监管总局近日宣布将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推出支持小微企业、民营企业融资的一揽子政策举措。其中包括:增供给,继续做深做实融资协调工作机制,深入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加大首贷、续贷、信用贷投放,带动普惠型小微企业**增速高于各项**的平均增速;降成本,及时传导市场利率红利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优惠,同时,规范机构与第三方的合作,促进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提效率,推动银行简化内部流程,提高**审批时效,灵活满足各类融资需求,缓解企业的资金周转压力;优环境,强化货币、财税、产业、监管等相关政策协同,在担保增信、信用修复、划型标准等方面,加快完善相关制度,营造更加适宜的发展环境。
朱太辉认为,服务好民营、小微企业,还要进一步做好无还本续贷服务。这需要银行业金融机构优化**服务的全流程,改变中小微企业信贷服务的“收益—成本—风险”函数,从根本上提升小微企业信贷服务和续贷服务的内生能力。具体而言,在**发放上,需要评估好小微企业营业收入对宏观经济增长的依赖程度;在风险管理上,需要避免无还本续贷成为金融机构掩盖**风险的遮羞布;在违约处理上,需要切实建立健全尽职免责机制来解除续贷政策实施的后顾之忧。
发挥综合金融服务的叠加效应
“在服务协同方面,需要**发挥好信贷与保险、股权融资的协同效力,发挥综合金融服务的叠加效应。”朱太辉表示,这需要通过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探索银行、证券、保险协同服务科技创新的有效路径,并进一步明确商业性金融与政策性金融、大型金融机构与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定位、协同机制和考核要求。
在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占绝大多数。记者注意到,金融监管总局近日发布的《关于做好2025年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明确了2025年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保量、提质、稳价、优结构”的总体目标。其中,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要力争实现普惠型小微企业**增速不低于各项**增速的目标。
立足我国银行信贷在融资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大型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作用,以及全球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融合发展的大趋势,朱太辉表示,改善民营、小微企业直接融资占比需要跳出“就直接融资来发展直接融资”的模式。当前,设立金融资产投资公司(AIC)开展股权投资试点,就是通过间接融资发展来带动直接融资发展的新模式。
AIC赛道正在扩容。在5月7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金融监管总局宣布,支持符合条件的**性商业银行设立金融资产投资公司,推动加大对科创企业的投资力度。继5月7日兴业银行率先获得金融监管总局筹建批复后,招商银行、中信银行相继发布公告,拟出资设立全资AIC。
强化融资担保的风险分担功能
政府性融资担保具有“增信、分险、中介”功能,是破解小微企业、“三农”等经营主体融资难、融资贵的重要手段。近年来,金融管理部门会同财政部推动建立了覆盖**的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将服务小微企业作为主要的政策效益指标,这类业务的担保费率不超过1%,远低于商业担保水平。截至一季度末,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为小微企业提供融资直保余额1.88万亿元,同比增长11.5%。
2月,财政部等六部门联合发布《政府性融资担保发展管理办法》,以“准公共定位”为基础,从经营要求、政策支持、绩效考核、监督管理等维度,强化对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支小支农的激励约束,激发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服务小微企业和“三农”的内生动力。
“在配套支持方面,还需要发挥财政与金融、融资担保与信贷服务在改善民营企业金融服务上的合力。”朱太辉表示,持续扩大民营、小微企业信贷服务力度,需要加大融资担保体系的配套支持。当前,我国已在**层面成立了提供政策性融资担保服务的**农业信贷担保联盟、为小微企业和“三农”信贷提供再担保服务的**融资担保基金,在地方层面也有大量的政策性以及市场化融资担保机构。在此基础上,可以借鉴先进经验,构建完善银行信贷、地方融资担保、**政策性融资担保的风险承担协同机制,进一步理顺市场化融资担保机构和地方性融资担保机构为银行信贷提供担保、政策性融资担保、为市场化融资担保机构和地方性融资担保机构提供再担保的协同体系,**扩大融资担保的覆盖范围和风险承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