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下午,西科控股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功发行2025年度**期定向科技创新债券——25西科控股PPN001(科创债),发行规模3亿元,期限3年,票面利率2.5%,全场倍数1.6倍。
“作为科技创新债券**首批项目之一,我们也是西北地区**参与首期科技创新债券的企业。”西科控股相关负责人告诉《金融时报》记者,他们将把不低于80%的募集资金用于支持科技创新领域,主要投向先进制造业、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光子产业。
政策春风劲吹,西科控股只是近期发行科技创新债券的众多企业之一。近日,**人民银行、**证监会联合发布《关于支持发行科技创新债券有关事宜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丰富科技创新债券产品体系,完善科技创新债券配套支持机制。
有关机构积极响应,**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和沪深北三家交易所制定并发布相关通知,围绕进一步拓宽发行主体和募集资金使用范围、简化信息披露安排、完善配套支持机制等方面作出更加体系化、全方位、灵活性的机制安排。
在平安证券固收**分析师刘璐看来,此次政策由央行和证监会联合发文,政策支持力度更大,并实现了规则统一。同时,监管**了科创债相关费用,增设了风险分担工具,均有利于压缩科创债信用利差。在政策支持下,今年科创债发行量或放量,金融机构和国有股权投资机构或贡献更多增量。
记者了解到,发行主体丰富、募资投向更灵活、融资期限变长且成本更低等原因,是增强科技创新债券吸引力的核心所在。
聚焦三类发债主体 构建联动式融资体系
5月9日14时30分,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人头攒动,科技创新债券上线暨集中路演活动正在此举行,新希望、西科控股等8家发行人面向现场几十家投资机构开展了一场集中路演。
在《公告》及相关通知发布的次日,银行间市场中已有36家企业公告发行科技创新债券,发行规模合计210亿元,其中包括京东方、科大讯飞等22家科技型企业以及元禾控股、鲁信创投等14家股权投资机构;另有14家企业开展注册申报,规模合计180亿元。交易所市场中,中信证券、国泰海通等10余家证券公司公告拟发行总额超175亿元科技创新债券,另有多家科技型企业、股权投资机构正积极筹备科技创新债发行。
“《公告》明确金融机构、科技型企业、股权投资机构将被支持发行科技创新债券,有助于搭建起覆盖科创企业全生命周期的科技金融生态链。”中债资信企业与机构部负责人孙静媛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支持金融机构发行科技创新债券募集专项资金,定向用于科技**、股权投资等多种途径,破解传统信贷与科创需求的结构性错配问题;科技型企业则可依托科技创新债券资金支持研发投入、项目建设、并购等,形成“技术信用”驱动的融资新模式;对于符合要求的股权投资机构,募集资金可以用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设立、扩募等,化解早期科技项目募资难问题,引导社会资本“投早、投小、投硬科技”。
“此次科创债发行主体范围进一步拓宽,更加契合我们在服务科创企业的资金需求。证券公司不仅能为科创企业提供高质量承销服务,还可以在股权、债券、基金投资、做市服务等方面为科创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我们已组织资金、投资、投行等多部门商定科创债资金使用方案,将于近期发行落地。”招商证券资金部门相关负责人告诉《金融时报》记者。
提升注册发行服务 为科技创新债券“保驾护航”
除拓宽主体和资金使用外,相关文件对融资机制也进行了一系列优化部署。例如,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市场均针对性简化科技创新债券的信息披露安排,**企业信息披露成本,提高信息披露针对性和有效性。
“具有行业**地位的科技型企业可以简化申报发行材料,延长财务数据有效期,简化半年度信息披露,简化董监高和审计机构的签章文件,这些硬核举措大大提升了我们发行公司债券的注册及发行效率,有助于公司把握市场发行窗口,以债券市场**融资推进公司各项业务高质量发展。”一家科技型企业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建立健全风险分担机制是科创企业发债的重要突破口。此次交易商协会进一步明确丰富增信措施,依托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等政策性工具,通过与地方政府、市场化增信机构等合作,采用共同担保、创设信用风险缓释凭证等多样化的增信措施,分担信用风险,协同助力科技型企业和股权投资机构筹集长周期、低利率资金。
“本次债券发行得到了中债信用增进等多方的大力支持,通过主管部门的精准施策与专业机构的深度赋能,发债期限与基金期限匹配度较高而且成本较低,有效破解了创投机构融资渠道不畅、融资成本偏高等结构性难题。”东方富海创始人、董事长陈玮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
西科控股常务副总经理李妍告诉《金融时报》记者,浙商银行创设的风险缓释凭证为公司本次科技创新债券发行保驾护航,成都银行、农业银行、西安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坚定投资此次科技债券,体现了银行间市场对于西科控股在科技创新领域业务的支持,也体现了投资人对西科控股的认可。未来,西科控股将依托债券市场与银行间金融工具的联动,加速赋能硬科技生态,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更强金融动能。
各方协同发力 培育科技创新债券投融资生态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下一步,债券市场“科技板”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为更好激发科技创新的动力和市场活力,助力培育新质生产力贡献债券智慧与力量。
对于各市场主体参与科技创新债券,**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副**曹媛媛提出了四点倡议。一是发行主体要用好用足募集资金,聚焦**科技战略需要,加大对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产业和科技型企业的融资支持力度。二是投资主体对科技创新债券要树立长期的价值投资理念,积极参与市场投资与交易,提高科技创新债券交易活跃度,共享科技红利。三是希望中介机构结合科技创新企业的独特融资特点,设计出更匹配科技创新领域投融资需求的债券产品,提升对科技创新企业全周期、全生命链的金融服务。四是希望自律组织进一步加强信息披露与风险监测,确保市场化法治化的原则贯穿科技创新债券的始终。
值得一提的是,推动债券市场“科技板”高质量发展,评级机构在其中扮演着重要作用,应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评级体系,助力科技型企业融资。
“科学合理地估值定价结果,一方面,能够帮助科创企业确定合理的债券发行价格,吸引投资者的同时避免定价不合理对企业融资的影响;另一方面,有助于形成活跃的交易市场,优化债券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进一步提升流动性,不断优化科创企业融资环境,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中债资信业务创新部负责人宋伟健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
孙静媛表示,关于科创企业和私募股权投资机构的信用评估,对前者将重“质”轻“量”,注重前瞻性,强化全链条技术评估,对后者将以投资能力作为核心评级驱动因素,全周期穿透式评价,以长周期为视角,建立前瞻性的偿债能力动态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