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一季度,A股保持常态化发行,港股则表现亮眼。
在A股市场方面,一季度,共计27家企业在沪、深、北三市IPO,募资金额共计163亿元。从行业来看,IPO企业主要集中在先进制造、电子信息、医疗健康等行业。
在港股市场方面,一季度,有14家**企业在香港IPO,数量同比上涨27.27%,募资金额共计135亿元,同比上涨2.46倍。值得注意的是,连续三个季度,中企港股IPO募资金额**的企业都来自消费行业,在A股IPO更注重科技创新的当下,港股为传统行业提供了IPO的环境。
近日,**企业一季度IPO数据出炉。2025年一季度,A股仍然保持常态化发行,港股则表现亮眼,不乏具有代表性的IPO案例。整体来看,今年以来,监管层不断发声并出台支持政策,为IPO市场发展提供了**支持,增强了市场对未来的信心。
A股保持常态化发行
在A股市场方面,一季度,A股仍保持常态化发行态势。CV Source投中数据显示,当期,共计27家企业在沪、深、北三市IPO,募资金额共计163亿元。
具体来看,上交所主板、科创板的IPO数量分别为4只、5只,募集金额分别为29.72亿元、31.80亿元;深交所主板、科创板的IPO数量分别为3只、12只,募集金额分别为16.56亿元、71.52亿元;北交所的IPO数量为3只,募集金额为13.18亿元。
从行业来看,IPO企业主要集中在先进制造、电子信息、医疗健康等行业。其中,人工智能技术正成为IPO市场的变革型力量。安永分析称,各行业企业普遍运用人工智能优化运营流程,而投资者也认可其对上市企业估值的提升。值得注意的是,在企业申报文件中,科技、医疗与生命科学及金融行业提及人工智能****,对于近期IPO的企业而言,人工智能已成为企业叙事的核心内容。
安永大中华区上市服务主管合伙人何兆烽表示:“一季度A股市场仍保持着常态化的发行节奏。**支持优质科技型企业发行上市的方向未变,并继续加大推动科技行业发展的力度。”
值得注意的是,一季度上市首日涨幅**的前五名企业**来自A股,依次为上交所主板江南新材、北交所星图测控、创业板浙江华远、科创板赛分科技、创业板超研股份,上市首日涨幅分别为606.83%、407.23%、389.02%、379.17%、379.10%。
IPO企业在二级市场的良好表现与近期二级市场的活跃密切相关。瑞银证券全球投资银行部联席主管谌戈表示,自今年年初以来,**资金开始新一轮的资产重新配置,在美国政治和经济政策存在不确定性,以及DeepSeek等**科技突破引发市场对美股估值泡沫的担忧背景下,许多**投资者选择逐步买入**资产,推动了A股市场在**季度的整体表现。
香港IPO市场表现亮眼
在港股市场方面,CV Source投中数据显示,一季度有14家**企业在香港IPO,数量同比上涨27.27%,募资金额共计135亿元,同比上涨2.46倍。
谌戈表示,一季度,香港IPO市场由一批基本面优质的企业主导。具体来看,一季度在香港IPO的14家企业中,有多起具有代表性的案例。
首先是登陆港股的新茶饮行业的“第四股”——蜜雪集团。2月26日,蜜雪冰城完成港股IPO公开发售环节,融资认购倍数高达5125倍,认购金额达1.77万亿港元,创下了港股IPO认购新纪录,同时也是自2021年以来亚太地区餐饮服务类**IPO。
其次是**内地**以De-SPAC模式在香港成功上市的找钢集团。3月10日,找钢集团通过与Aquila Acquisition Corporation,一家在香港联交所上市的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合并,成功实现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瑞银表示,找钢集团在香港的成功上市,是自2022年1月1日香港联交所出台的主板上市规则18B章生效以来,****企业通过特殊目的收购公司并购交易方式于香港成功上市的案例,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连续三个季度,中企港股IPO募资金额**的企业都来自消费行业,分别为美的集团、华润饮料、蜜雪集团。在A股IPO更注重科技创新的当下,港股为传统行业提供了IPO的环境。
何兆烽认为,在**内地和香港联交所多项政策支持的背景下,一季度香港IPO市场表现不俗,市场情绪热烈,多家内地企业获得百倍以上认购,消费领域龙头企业表现尤为瞩目。
政策支持市场健康运行
今年以来,监管层不断发声并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市场发展。
3月11日,证监会党委在传达**两会精神时,明确提出支持优质未盈利科技企业发行上市,稳妥恢复科创板第五套标准适用,尽快推出具有示范意义的典型案例。自3月11日至3月末,沪、深、北三家交易所共有8家企业IPO申请获得受理。
3月28日,证监会发布《关于修改〈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的决定》,增加银行理财产品、保险资产管理产品作为IPO优先配售对象。
3月31日,证监会召开境外上市备案管理跨部门协调工作机制全体会议。跨部门协同或将推动中企境外上市进程加速发展。
展望未来,业内人士认为,制度层的推进或将为IPO市场带来新一轮机遇。
谌戈表示,在政策面上,支持经济恢复向好的存量和增量政策发力显效,尤其是对民营企业的鼓励与扶持态度,增强了市场对经济基本面的信心。这一系列政策措施进一步稳定了投资者预期,也为资本市场的健康运行提供了政策保障。
何兆烽表示,在港交所和香港证监会为高市值A股上市公司开辟快速通道以及A股上市企业**化战略的背景下,“A H”上市模式持续得到青睐,为香港IPO市场的发展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