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经**金融危机与新冠疫情两次重大冲击后,全球公共财政压力持续加大,如何评估政府的债务可持续性成为重要议题。**人民银行近日发布的《2025年**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设专栏从广义政府部门资产负债表的视角对比了中美日三国政府债务情况,揭示了三国政府债务风险差异的本质。
政府债务可持续性除了债务规模,更与政府资产负债结构、资产收益能力等密切相关。专栏中指出,三国对比表明,考虑到庞大的国有资产和较低的政府负债水平,**政府债务扩张仍有可持续性,这对于加强民生保障、完善收入分配、推动经济转型和动态平衡都有重要意义。
中信证券**经济学家明明表示,美国债务可持续性依赖美元储备货币地位,但其金融资产回报率与负债成本基本持平,缺乏结构性盈余能力。日本虽通过“借短投长”模式(如养老金海外投资)实现净收益,但面临利率上行与日元贬值的双重风险。反观**,国有企业改革推动资产质量提升,叠加土地、自然资源等隐性资产,为债务扩张提供了实质性缓冲。“预计后续的逆周期调节中,政府部门杠杆率仍有抬升空间。”明明说。
**政府债务扩张仍有相应资产支撑
《报告》在专栏“从政府部门资产负债表视角 对比中美日政府债务情况”中对比了中美日政府债务情况。总的来看,美国广义政府部门金融资产相对有限,债务可持续性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经济增长潜力、赤字控制能力及储备货币地位。日本广义政府部门呈现高负债、高资产特征,政府通过资产负债运作取得**的投资收益,但“借短投长”模式也暗藏风险。与之相比,**政府的债务有资产支撑。考虑到庞大的国有资产和较低的政府负债水平,**政府债务扩张仍有可持续性。
具体来看,专栏中指出,根据美国圣路易斯联储估算,若将美联储的银行准备金负债和政府养老金计划资金缺口纳入负债统计,2022年美国广义政府部门的总负债相当于**生产总值(GDP)的142%,其所持金融资产仅相当于GDP的23%,广义政府部门净负债率为119%。由于资产端回报率与负债端融资成本大致持平,政府部门基本无法通过资产负债运作获得结构性盈余。
日本广义政府部门则呈现高负债、高资产特征。2022年日本广义政府总负债规模高达GDP的252%,同时持有的总资产规模相当于GDP的134%,净负债规模与美国相当。但日本政府通过资产负债运作取得**的投资收益,1997年至2023年,每年实现的净收益达GDP的2.16%。不过,日本“借短投长”的操作也暗藏风险。“若通胀明显上升或日元大幅贬值,资产端估值可能大幅缩水,带来财政风险。此外,长期**利率政策推升资产价格,对年轻人及金融知识相对匮乏的家庭也有不利的分配效应。”专栏称。
与美日明显不同,**政府债务扩张仍有相应的资产支撑。若将**社科院估算的**政府部门资产负债表与**人民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合并,2022年末,**的广义政府总资产相当于GDP的166%,总负债相当于GDP的75%,净资产约占GDP的91%。专栏中介绍,**广义政府部门拥有的资产主要是国有企业股权,规模相当于GDP的119%,据**货币基金组织的经济学家估计,这一比例相当于各国平均值的5倍以上。根据**社科院测算,2012年至2022年,国企股权价值年均增速达13.8%。以上统计还未纳入国有金融资产以及土地、自然资源等。
财政政策空间充足
事实上,即便从政府负债率这一指标来看,我国政府负债水平也显著低于主要经济体和新兴市场**。
财政部部长蓝佛安此前介绍,从**比较看,根据**货币基金组织统计数据,2023年末,G20**平均政府负债率为118.2%,其中,日本为249.7%、意大利为134.6%、美国为118.7%、法国为109.9%、加拿大为107.5%、英国为100%、巴西为84.7%、印度为83%、德国为62.7%;G7**平均政府负债率为123.4%。同期,我国政府全口径债务总额为85万亿元,其中,国债30万亿元,地方政府法定债务40.7万亿元,隐性债务14.3万亿元,政府负债率为67.5%。
另外,从举债用途看,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形成了大量有效资产。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主要用于资本性支出,支持建设了一大批交通、水利、能源等项目,很多资产正在产生持续性收益,既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也是偿债资金的重要来源。“总的看,我国政府还有较大举债空间。”蓝佛安表示。
正如专栏所指出,**政府债务扩张仍有可持续性,这对于加强民生保障、完善收入分配、推动经济转型和动态平衡都有重要意义。东方金诚**宏观分析师王青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表明今年财政政策在增加政府债券发行,加力促消费、扩投资方面有充足的政策空间。今年外部经贸环境变数加大,宏观政策将实施超常规逆周期调节。在财政政策方面,上半年特别是二季度的**是将部分安排在下半年的财政支出适度前移,加快财政支出节奏,加力支持“两新”“两重”;下半年视实际状况,有可能适度上调目标财政赤字率,增加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为促消费、扩投资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
财通证券宏观**分析师陈兴表示,今年以来,财政支持力度显著加大,随着地**增专项债发行提速和超长期特别国债开启发行,政府债供给节奏进一步加快,这为后续增量债务政策的接续提供了空间。